高野山真言宗的特別本山金剛三昧院是為了追憶鎌倉殿源頼朝公而由妻北條政子殿提出請願而建立的。在2004年以「紀伊山地的靈場與朝拜之路」之名被列為世界遺產時,金剛三昧院成為高野山眾多塔廟中唯一受到世界遺產認定的寺院。
金剛三昧院的本堂內,中央供奉著由頼朝公據說親自為高達215厘米的愛染明王像而雕刻的本尊。這可謂是頼朝公與政子殿羈絆的象徵,此像在頼朝公去世後,從鎌倉移至金剛三昧院。雕塑家運慶被譽為日本媲美米開朗基羅的大佛師,他將自己的技藝精湛地還原在高約8厘米(約1/26比例)的金屬微型佛像中,成為了“世界遺產高野山金剛三昧院愛染明王像」。
愛染明王像徵著各種緣分和神奇的神力,透過製作極小尺寸的佛像,使得人們隨時都可以攜帶它。透過與這位神明的共處,我們希望為持有者帶來幸福的緣分,並表達對更多美好緣分的祈願。
與運慶使用的錘子和鑿子相對,這次使用了當前最先進的技術和知識。進行了「愛染明王像」的高精度3D掃描,製作了精密的建模數據,以便在大約8厘米的微小尺寸中還原運慶的技藝。伊福精密株式會社利用這些數據,將微米級的精密醫療機械零件等製作成金屬3D印刷技術,該技術是世界領先的細緻3D金屬列印技術,完美地再現了大佛師運慶的技藝,最終呈現在這款不銹鋼微型佛像上。
你是否了解現代的3D列印技術?透過使用3D的三維數據,可以實現對複雜而精細的形狀進行立體造型。
這不僅是個人愛好的領域,也在各種行業中被考慮用途,將來有望成為一個更受期待的領域之一。通常,透過3D列印製作的製品主要是由樹脂製成的,而金屬製品由於機器昂貴,目前僅限於一些工業製品的使用。金屬製品主要用於製造模具,或用於製造無法攤銷的少量零件,也用於製作難以獲得的古董車零件以及要求精密和準確度的醫療設備零件。
然而,在工藝品領域,金屬3D列印的使用相對較少,因為高昂的製造成本已成為普及的障礙。
製造商關注了「能夠製作微米級的精密醫療機械零件」這一方面,並計劃使用一種新技術——金屬3D列印,來製作先前無法實現的精密且手掌大小的微型佛像。
最終產品不僅在尺寸上超越了市面上流通的金屬佛像,而且以「超越人手極限的微型佛像」自豪地誕生。當然,單從尺寸來看,可能存在更小的佛像,但我們自信地宣稱實現了世界最小尺寸的高精度金屬佛像。
在使用金屬3D列印機模型製作高約8公分的愛染明王像時,遇到了兩個主要難題。首先是3D數據的處理。將實物高214.5公分的掃描資料縮小至1/26,不可避免地會導致細節的損失。因此,我們專注於創建不破壞佛像形狀、整體氛圍和平衡的3D資料。第二個挑戰是單體建模。與傳統的分割建模方式不同,後期附加零件的處理方式,我們採用了佛身的單體建模,成功地將頭上的獅子冠和裝飾等細節表達得非常詳細。
這款透過金屬3D列印機完成的高約8厘米的愛染明王像可以被認為是“當時採用最新和最高技術製作的愛染明王像”,並將傳承給下一代。
他們多次前往德國等地,學習先進技術。透過向美國國防部和NASA的工程師學習,他們成為日本為數不多的擁有先進金屬3D列印技術、數位設計和精密機械加工能力的公司之一。
愛染明王像,可能是北條政子在源頼朝公去世時委託的,或者可能是頼朝公自己委託運慶製作的等身大佛像,反映了寺院與鎌倉幕府之間的緊密聯繫。這座寺廟成立於建樂元年(1211),是為了追憶鎌倉幕府第一任將軍源頼朝公而創建的,起源於由尼將軍北條政子創立的禪定院。在建仁元年(1219)更名為金剛三昧院,該寺得到了強大的武家和幕府的支持,保存了鎌倉時代在山內的罕見遺跡,包括曼陀羅寶塔(國寶)和經藏(重要文化財產)。在2004年高野山世界遺產登記時,該寺作為基礎寺廟發揮了關鍵作用,現在被珍視為傳達鎌倉時代優雅的旅館寺廟。
愛染明王在轉化人類痛苦和慾望的力量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將其轉變為覺悟之心(菩提心)。由於其能夠形成各種連接,自鎌倉時代以來,它廣受尊崇,不僅用於實現愛情,還用於一般幸福,戰鬥勝利等各種祈福。
愛染明王在額頭上有一隻可以透視所有世界的第三隻眼睛,戴著五個金剛鉤的獅子冠,坐在從寶瓶中開出的蓮花上,展示了覺悟的智慧。完成的「愛染明王像」在金剛三昧院的本堂進行了開眼供養的法會,寄託了各種願望的祈願,並附有每位接收者的祈禱證書,隨附發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