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在遙遠的未來(也就是釋迦牟尼佛去世 56 億年後),彌勒菩提薩埵(菩薩)將成佛(如來)降世,拯救未開悟的芸芸眾生。據說,有情眾生將因此獲得救贖。即使在今天,仍有許多佛教徒抱持這一信念,等待彌勒降世。
在日本,人們通常以坐姿呈現彌勒。彌勒的右手手指觸碰臉頰,右腳踝搭在左腿上。這種姿勢被稱為半跏。雖然菩薩(菩提薩埵)常伴有裝飾呈現,但據說彌勒將在未來以佛陀(如來)身份降世,因此以雕像形式呈現時,彌勒不戴裝飾品。
彌勒菩薩是佛教中的重要菩薩,被認為是未來的佛陀。 他在佛教中被崇拜為希望、慈悲和未來的拯救者。
彌勒菩薩據說曾在菩提樹下證悟,類似歷史上的佛陀釋迦牟尼。 然而,他選擇不立刻成佛,而是選擇留在菩薩境地,等待未來再度降臨人間,拯救世界。 彌勒菩薩被稱為“未來佛陀”,他的降臨象徵佛教中的希望和拯救。
在藝術上,彌勒菩薩通常被描繪成坐在地上,頭戴菩薩之冠,手持蓮花或寶珠等象徵物品。 他的形象表現出寧靜與仁慈,象徵著慈悲與拯救的精神。
彌勒菩薩的崇拜在東亞佛教(包括中國、日本和韓國等地)特別普遍,人們懷有對他未來降臨成為下一位佛陀的極大期望。 許多佛教寺廟都有供奉他的祭壇或雕像。 彌勒菩薩的教導強調慈悲、希望和追求啟蒙。 他的重要性在於成為佛教徒的樂觀象徵,提醒他們有啟蒙和更美好未來的可能性。
總之,彌勒菩薩是佛教中的關鍵人物,代表未來的佛陀,象徵著希望、慈悲和更美好世界的承諾。 他的教導鼓勵個體培養慈悲心,追求靈性成長,期待未來的啟迪時代的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