祂原為印度神祇,據說是吃害蟲與眼鏡蛇等毒蛇的孔雀最終獲得神佛之姿化成。人們認為祂的特徵擁有消除人們災厄與痛苦的力量,因而被納為除魔法的真言。據說在多為忿怒相的明王當中,只有孔雀明王擁有慈悲之相,因此在遭逢天災時眾人會一起向祂祈禱。
孔雀明王的起源主要與佛教相關,源自於印度宗教傳統。 他被認為是佛教中的護法神(守護神),他的名字中包含“孔雀”一詞,這源自於傳說,稱他用美麗的孔雀羽毛覆蓋身體,以保護自己免受妖魔和邪惡的 侵害,這是他的獨特特徵。
孔雀明王在佛教中的角色是保護信徒免受妖魔和邪惡的侵害,解脫他們的靈性障礙。 他也像徵智慧和覺悟,為信徒提供精神洞察力。
在中國道教中,孔雀明王也被納入,但他的角色有不同的面向。 在道教中,他像徵著不老不死和長壽,有時與仙人聯繫在一起。
在日本的神道中,孔雀明王佔有重要地位,特別是作為寺廟和神社的守護神備受崇拜。 他被奉祀在日本的各種神社中,包括隨緣神社,也會舉行慶典來敬拜他。 這些慶典通常以充滿孔雀圖像和裝飾為特色,為遊客和信徒提供愉悅和靈性體驗。
隨緣神社是專為孔雀明王而建的著名神社之一。 在這裡,每年都會舉行孔雀節,充滿色彩斑斕的孔雀圖像和裝飾成為節慶的中心,為遊客和信徒提供愉悅和靈性體驗。
孔雀明王在東亞各種文化和宗教中都備受尊敬,作為保護神、智慧和美的象徵。 他的存在對信徒非常重要,代表著保護免受妖魔和邪惡的侵害、靈性成長,以及不朽和長壽。